ManBetX客户端网页版|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党性教育片《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摘编
发布日期:2023-03-16 来源:学员处组稿浏览次数: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朽旗帜和精神丰碑。3月8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校播放党性教育片《周恩来回延安》,该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的故事。周总理26年后重返延安,在延安22小时的停留,回溯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峥嵘岁月,血与火的斗争以及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奉献的老区人民的一幕一幕,让我们党员干部深深感受到共产党人与人民紧密相连、心心相印的鱼水深情。近50名学员撰写了观后感,现摘录了部分学员的感想。

第46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孙志标:我们学习周总理,就是学习他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上。将人民放在心上,才能将自己比喻为“人民的总服务员”,一生坚持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周总理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他亲自审阅粮食报表,精心计算粮食安排。从现仍保存的32张报表中,总理的笔迹计有994处之多。他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接连发生强烈地震,周总理在视察、慰问时,发现自己背对大风而群众面对寒风,于是高喊“全体向后转”,自己一人迎风而立,鼓励受灾群众重建家园;1973年甘肃定西遭遇严重旱灾,重病在身的周总理听了情况汇报后伤心落泪,深表自责,对救灾工作连批“九个不够”,连划三个感叹号!将人民放在心上,才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彻底摈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农业经济衰退和农民生活问题,周总理亲自到河北邯郸地区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停办大食堂的地方,推动了全国农村公共食堂、供给制等问题的解决。这著名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以及更加自觉地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工作理念,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永恒榜样和经典示范。将人民放在心上,才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自我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担任国家总理的26年中,周总理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始终将肩上的责任作为人民的信赖所在,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立了永垂青史的不朽功勋。他没有子女、没有财产、没有墓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第46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张志祥: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将强化理论武装的自觉和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则作为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应该抓好四个着力点。一是着力于精神上补“钙”、“固根守魂”。在精神上补“钙”、“固根守魂”,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深入领会新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切实掌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从而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建功新时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着力于思想上守正、“正本清源”。在思想上守正、“正本清源”,就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就是要坚持用理论武装锻造信仰之魂,在明德、知德、践德上下功夫,扫清思想障碍、抵御不正之风;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决反对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思潮和敌对势力,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发展大潮中行稳致远;三是着力于作风上务实、“修身立德”。要永远铭记自己是群众公仆,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扑下身子,真情服务群众、努力取信群众,真正做到“为民”;就是要有效抵御急功近利的诱惑,克服短视折腾的干扰,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切实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真正做到“务实”;就是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坚持以廉为宝、以廉为福、以廉为责,时刻保持警醒,慎独慎微,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线,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亚健康”恶化成“不治之症”,真正做到“清廉”;四是着力于素质上提升、“增智强能”。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同时树立世界眼光,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和储备,培养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就是要自觉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广阔舞台和能力考场上,自觉在复杂尖锐的斗争实践中、在大风大浪的考验中,在急事难事的磨练中,把握方向,站稳立场、明辨大势、坚持原则,不断积累政治经验、丰富政治智慧、提高政治能力。

第46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周建军:再次重温影片《周恩来回延安》,当周恩来同志走过延安的山水场景、一草一木,都让我身临其境、历历在目,我的思绪也飘飞千里,回到了那片令我魂牵梦萦、深受洗礼的黄土大地。我先后去过了梁家河、枣园、杨家沟等地,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的起点所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牢了宗旨意识。对于我们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深入学习周恩来同志的伟大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始终与人民同行,在艰苦奋斗中不断打拼,以优异成绩告慰先辈。抚今追昔,每一次重温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并从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讲话中总结的: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我想起,周恩来同志曾深情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奋力奔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岗位,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以坚如磐石的定力办好广陵自己的事,以水滴石穿的韧劲抓实抓好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特别是要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擦亮共同富裕幸福底色,坚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谢学东: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延安和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精神只是革命老区人民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当邓小平同志得知周总理要重返延安看看延安人民生活状况时,小平同志说了一句话: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我刚刚从江西革命老区回来,那里的人民生活也很艰苦。影片中有一个情节特别给人启迪:在延河岸边,周总理的汽车陷入泥泞中,无数的延安百姓簇拥着将汽车推上路面。再次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只要深深扎根于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国革命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如此。从延安走来的新中国和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我们要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郎俊:回顾整部影片,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没有惊心动魄,但通过平凡故事的娓娓道来,展现了周恩来同志对革命老区的日夜牵挂、与延安干部群众的交流互动,透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天下为公、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多次出现的“小米饭”这一符号,将周恩来同志与延安人民的血肉联系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是心怀感恩,不忘老区。回到延安,周恩来同志自费请当年熟识的乡亲们一起吃饭,他动情地说道,“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看到老乡们一碗接一碗大口吃着小米饭,总理立刻明白了延安百姓生活依然艰苦,禁不住潸然泪下,“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如今延安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呐”。即使阔别多年,周恩来同志依旧深深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关心老区百姓的生活,始终心怀感恩之情。二是真心拥护,鱼水情深。周恩来同志让招待所给每位老乡都带回家一碗小米饭,其中一位老乡手捧小米饭蹲在招待所的门口,久久不愿离开,事后更是想把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小米全部送给总理。米饭虽小,却蕴藏了延安人民对周恩来同志的无限爱戴,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任。尽管在当时那个年代,延安百姓的日子依然艰苦,但是他们始终相信党,相信党一定会领导大家过上好日子。人民对党的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我们党前行的动力和源泉。不管走多远,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三是心有大爱,不负人民临别前,周恩来同志始终牵挂着延安人民手中的“小米饭”,在与省地市干部吃饭时,再三要求一定要抓生产,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当听到地方同志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时,总理不顾重病的身体,用颤抖的手为大家斟酒,举杯一饮而尽。“今后我们上上下下就一个目标,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正因为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周恩来同志看到延安人民的困苦后,才会要求延安干部承诺建设好这片土地,才会在患重病时感叹还有好多愿望没有实现,这不仅是我们党对延安人民的承诺,更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始终坚守的初心。

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包亚:观看影片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体现了周总理不忘初心的质朴情怀,呈现了周总理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范,周总理一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种公仆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弘扬和践行。一是学习周总理情系群众的公仆意识。周总理曾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其中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影片中,周总理帮老百姓找回耕牛、与乡亲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帮曹大娘穿针引线,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刻刻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身处新时代,我们谋划和开展工作,仍然必须坚持服务群众、心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听意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自觉站在群众的观点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干工作、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学习周总理勤政为民的公仆作风。周总理晚年,胸口一直佩戴着一枚纪念章,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他也一直用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践行这五个字。晚年的周总理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身体非常虚弱,依旧每天通宵达旦高强度开展工作,特别是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为党、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夙夜在公。我们要学习周总理日拱一卒的韧劲、唯实唯勤的作风,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观念,拿出时不我待、事不过夜的劲头,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心态,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立说立行、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三是学习周总理廉洁奉公的公仆本色。周总理曾说过,“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他坚持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优良作风,并且对亲属、部下要求都很严格,坚决反对任何贪污腐化行为。周总理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现在时代变了,日子好了,我们更要过好“五关”、坚守底线,坚持依法用权、公正用权、谨慎用权,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

  第1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马兵:影片中周恩来总理得知延安百姓仍然吃不饱穿不暖时,含着愧疚的泪水说:“我对不起你们,我们会改进工作”,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要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多么伟大的品质,多么纯粹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忠诚品质,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怀着感恩之情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周恩来总理26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很多老朋友的名字,记得曾经彼此之间发生的事,他惦记着延安的百姓,延安的百姓也惦记着他。影片中周总理的车陷入泥潭中,延安的老百姓主动前来把车抬出来;一位年轻人受老父亲的嘱托、专程赶来给周恩来总理送来一袋大枣;曹大娘要拿出家里攒下的鸡蛋给周恩来总理补身体;缺米少粮的老乡凑出半袋小米让周恩来总理带回北京……特别令人感动,“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深扎根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获得前进的无穷动力。

第1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汤艳峰: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感受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忧国亲民的伟大情怀,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品格风范。影片最后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周总理的高度评价,是党的杰出楷模。周总理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从敬爱的周总理身上,我深刻体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笃信好学、恪守信仰,百折不挠、坚定信仰,持之以恒、传承信仰,矢志不渝、坚守信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周总理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从敬爱的周总理身上,我深刻体悟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是一名党员的最根本政治担当,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政治本色。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维护团结,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在今后工作中,不断锤炼党性,不断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党忠诚、为党奉献。周总理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从敬爱的周总理身上,我深刻体悟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金句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论断,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党和人民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我将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单位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活动之中,把单位全体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周总理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从敬爱的周总理身上,我深刻的体悟到,坚定的党性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时刻保持清醒,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内视之谓明”,才能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不断锤炼党性滋养初心,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更应当勇担中国之脊梁,在奋斗中唱响时代最强音。

第1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张雷:《周总理回延安》讲述了1973年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在阔别延安26年后重回故地,与延安人民心连心亲密无间相处的深情故事。短短22个小时的相处,再现了延安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凝结了周恩来总理一生崇高的精神品格,凝聚了延安百姓对人民总理的由衷爱戴,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从《周总理回延安》中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周恩来总理带领越南革命同志到延安感受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和真正的革命精神,当看到一张张革命旧照时,他眼里泛起泪花,这是对真理追求的赤诚。延安时期革命条件异常艰苦,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国民党反动派军事挑衅、经济封锁,生命遭受威胁,物资极其匮乏,但中国共产党人却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凭借的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守。从《周总理回延安》中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操劳国事,心里想的全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回到延安的周恩来总理本应住到宾馆,但他却坚持住条件简陋的招待所,与群众相邻;宴请老乡的周恩来总理尊重乡亲习惯,同他们一起蹲下吃饭;得知延安人民仍然吃不饱饭、生活困苦后的周恩来总理,对自己无比自责……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总理一心牵挂撤离百姓的安危,亲自救回老乡丢失的牛,当周恩来总理回来时延安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迎就是人民衷心拥护党的最好体现。从《周总理回延安》中看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影片中,周恩来总理离开延安时特意叮嘱当地干部和插队知青们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好延安,与当地干部约定三年改变落后面貌、五年实现粮食产量翻一番的目标。影片最后,依靠艰苦奋斗,延安人民建设两年多的水渠成功通了水,如今的延安也日益焕发出了现代城市新面貌。周恩来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周恩来精神集中体现的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教育、激励我们前行。

第1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罗功新:再次观看影片《周恩来回延安》,让我们再次重温了一代伟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再度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不变初心,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精神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更加坚定了新征程上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一是铸牢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在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诠释初心。在影片中,周恩来总理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与时间赛跑,希望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事,片中多次出现老黄牛在田地奋力耕作的画面,这也是周恩来总理一生忠诚奉献、为民造福的生动写照。江苏是孕育伟大“周恩来精神”的红色热土,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上,把责任担当体现在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具体成效上,在奋楫笃行、不懈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二是厚植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在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践行初心。影片中,周恩来总理对阔别已久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脱口而出,在看到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时眼里噙满了泪花,充分展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感人画卷。辽阔江苏大地铭刻着人民的胜利,老百姓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新时代江苏大地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将时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举措践行为民宗旨,大力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暖民心、聚民智、汇民力,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激发人民群众敢于首创的智慧和力量,让“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新征程上更加熠熠生辉。三是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努力答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考题中砥砺初心。影片中,很多的生活细节都表现出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品格,他的衬衫领子磨烂了,不能用力清洗;脚上穿的袜子补了又补,打着厚厚的补丁;离开延安时,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他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大要求的首先提出地,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将继续坚定艰苦奋斗之志,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守为官用权底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小节,筑牢拒腐防变堤坝,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第45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谢伟军:周总理已离开我们四十多年,然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以人民之苦而苦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情怀,如一座巍巍屹立的精神灯塔,在共产党人星辰大海般的漫漫征途中,恒久地熠熠生辉!难怪曹大娘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依然深深地爱戴“周副主席”;难怪老郝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将家中仅有的小米带给总理;难怪延安人民日夜思念和盼望总理能再回来看看……将人民重若千钧地放在心上的总理,怎能不令人民深深牵挂?       在这灯塔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初心,将“不负人民”作为道德自觉,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开辟新时代的道路,成就伟大的事业华章。展望当今之中国,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震撼世界:高铁已走出国门,成为“国家名片”;中国核电打破垄断,彰显中国力量;自主研发的中国超算,书写“中国速度”......更激动人心的是,经过8年持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敬爱的周总理,这锦绣山河,这盛世华年,这安居乐业的人民,这美满幸福的生活,一如您生前所愿。请相信,新一代的共产党人,一定会继续传承您的为民情怀和严实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主动作为中履职尽责,在闯关夺隘中开创新局,用“人民至上”的担当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周玉顺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sogou